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JAMA子刊:证据来了——过度使用手机会增加抑郁、降低幸福感!

2021-11-29 11:11:29梅斯医学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既往在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幸福感的降低以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的提高有关。

既往在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幸福感的降低以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的提高有关。尽管有人担心报告偏差可能是由于抑郁症状较重的个人过度报告社交媒体的使用。

然而,由于这些结果有两个明显的差距,有专家提出了一些问题。首先,观察到的横断面关系在纵向研究中也很明显。其次,这种风险是否适用于社交媒体的老年消费者?为了调查描述自我报告的单个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与成年人抑郁症状恶化之间的关联,来自美国麻省总院的专家使用了正在进行的美国50个州的调查中的多波数据,结果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

这项调查研究包括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美国18岁及以上的个人中大约每月进行的13次非概率互联网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法,以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得分增加5分或更多作为结果,以参与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基线PHQ-9和每个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作为自变量。

结果显示,在8045人中,共有5395人(67.1%)在初次调查中PHQ-9得分<5分,完成了第二次PHQ-9。这些受访者的平均(SD)年龄为55.8(15.2)岁;3546名受访者(65.7%)为女性;329名受访者(6.1%)为亚洲人,570名(10.6%)黑人,256名(4.7%)西班牙裔,4118名(76.3%)白人,122名(2.3%)美国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土著,太平洋岛民或夏威夷土著。

在符合条件的受访者中,482人(8.9%)报告在第二次调查时PHQ-9得分恶化了5分以上。在症状增加的完全调整模型中,观察到与社交媒体使用相关的最大调整几率(aOR)是Snapchat(aOR=1.53;95%CI,1.19-1.96)、Facebook(aOR=1.42;95%CI,1.10-1.81)和TikTok(aOR=1.39;95%CI,1.03-1.87)。

综上,使用社交媒体与随后抑郁症状增加的可能性更大。

在线使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

参考文献: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Self-reporte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US Adults. JAMA Netw Open. 2021;4(11):e213611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6113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从容面对产后抑郁症 专家为新妈妈支招

作为刚生产完的新妈妈,面对着照顾新生儿和自己产后身体的突然转变,常会产生不安、沮丧、易怒的情绪,严重的,就会有自杀或伤害婴儿 的倾向——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产后抑郁症。那么,为何女性易患产后抑郁症,女性易患产后抑郁症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呢?

特别策划
抑郁症
  • 逍遥合剂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抑郁症专家更多
  • 颜文伟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强迫症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蒋红玉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诊治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暗疮,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不孕不育症,顽固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5项获科技进步奖。编著主编与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