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是偶尔出现一过性的短期失眠,并且症状较轻,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改善。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无法缓解,则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短效的安眠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一、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调理:如喝热牛奶、蜂蜜水或水果汁等饮品,其中含有色氨酸和果糖成分,能够帮助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对睡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在睡前适当饮用,以达到辅助入睡的作用。
2.规律作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白天应适当增加活动量,减少午休时间,使机体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也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3.放松心情:建议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休息,睡觉前应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紧张、焦虑,也可以用温热水泡脚,或者洗热水澡,均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4.其他方法:例如听音乐、冥想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助眠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等中成药来治疗失眠,但需要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后应用。
二、服药
1.短效的安眠药:常用有咪达唑仑片、艾司唑仑片等,此类药物属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的作用,用药之后可以较快地进入睡眠状态,但是不宜长期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以及戒断反应。
2.抗焦虑药物:常用的包括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这类药物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挥较强的镇静作用,从而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也能缩短患者的入睡潜伏期,延长整体睡眠时间。
对于经常出现短暂失眠的人群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也可前往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精神病学及行为医学。临床专业方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从事心理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司法鉴定工作20多年。2017、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
擅长领域: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病,神经症,睡眠障碍等疾病和心理咨询
擅长领域:具有神经病学和心理学双学科的临床丰富诊治经验。在神经内科,擅长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治疗、诊治记忆障碍相关疾病和疑难杂症。在临床心理,擅长诊治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障碍、难治性抑郁焦虑、青少年学习适应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