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漏气之外,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作用。年轻人,生活、事业都还刚刚起步,征途还漫长着呢,即便起步时迟缓了一些,或走了点弯路,成绩一时不如人,也远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好比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刚起跑时,比别人慢了一些,并不要紧,只要他攒足劲,加加油,照样可以赶上、超过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毕竟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是必要的。
在心理学中,自卑心理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因此,自卑是成功的敌人。
通常,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会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与外部的刺激,而还有起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生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过矮、口吃、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这称真自卑。
而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环境不好,家庭或单位的影响,等等;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性格气质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
有的人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等。
自卑是苦恼和痛苦的,因此自卑者总是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个心病。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方法,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即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其实,争强好胜本身并非坏事,优秀运动员没有不是勤学苦练,非夺冠军不可的。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优秀运动员另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失败了决不沮丧气馁。而自卑者却是争强好胜而有输不起的人,这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为什么输不起呢?因为一旦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不如人,自卑便也掩盖不住而在意识里显现出来,使他难以忍受,使得更加自卑。
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为了有把握超过别人,自卑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往往达到自我苛求的地步。这样便带来两种不利的效应:一、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紧张,当然,也就会兴味索然。这种人并非对所学所做的事本身感兴趣,唯一目的在与超过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感到愉快。二、由于所订的标准太高,往往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使痛苦更甚。
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为了完全掩盖自卑,这种代偿往往是过分的。举例说,一位学生考95分仍然哭鼻子,因为班上有好几位同学考100分,他没有得头三名。自卑之过分代偿使人务必拔尖,事事出人投地,每次都得第一,这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的。
更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投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
自卑感是人类在起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东西,因为任何人的能力都会有所不足,因而就易产生自卑,为了克服自卑,便会努力奋斗。然而,自卑感并非都是如此激励人,使人奋发向上的。更多的是,因为有自卑感而阻碍正常的发展,在不幸中虚度了一生。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就是心血管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所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对我们来说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本来有足 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由 于自卑的情绪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所以给人的心理、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亦很大。
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卑心理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要着重培养其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并设法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成才需要坚定的毅力,应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为有利:
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3)系列摆脱法:
若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不要立即强制去做,而是先从较容易人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这叫做系列摆脱法。
(4)共鸣性理解: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行为矫正法:
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如争取在集会上发言,主动接触陌生人;可以预先拟就话题,演练对话,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