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虐猫狗还虐人!你身边有潜伏的反社会人格者吗?

2021-02-03 00:00:02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愿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辨别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也愿人性的光芒照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终能实现“魔鬼不再踏足人间”。

一谈起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界妹”的心中不禁泛起恐惧的阵阵涟漪。前段时间,一则虐杀流浪猫的“反社会事件”再次闯入公众视线中,这名‘主角’(某学校大四学生“范源庆”)竟毫无羞愧之心,还将视频放在网上贩卖!

对于这群反社会人格者而言,比起这更“毁三观”的事件,也只是“过眼云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8年8月末的一则“杀妻藏尸案”,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想必大家和“界妹”一样惊吓的同时,也冒出了很多困惑:

1、为何反社会人格者如此可怕?

2、他们大部分时间是正常人吗?

3、有没有方法识别这些反社会人格者?

为了解答大家的困惑,“界妹”有幸邀请到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教授,帮助我们擦亮双眼,识别身边潜在的“定时炸弹”!

界妹:目前,大众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还没有统一的判定方法。作为一名资深的精神领域专家,您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陈俊教授:从精神病学角度来说,人格障碍属于精神障碍中的一大类。但是不同于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疾病,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较低、生物学因素较少。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格障碍强调表现出以下2项(或更多)的症状:第一是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或对其他事件的感知、解释方式;第二是情感,情绪反映的强度、范围、不稳定性、不恰当;第三是人际关系功能,冲动控制。

DSM-5中,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核心是漠视他人权利、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图: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症状(DSM-5)

但需注意,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在长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发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一般而言,孩子在18岁之前的性格并未完全定型,如果出现性格问题,通常称为品行障碍,尚可纠正。当成年后依旧出现不良行为时,才能诊断为人格障碍。因此,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人格障碍时,需要了解其从小到大的情况。

此外,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结果来解释,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等)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头部外伤等)。

界妹:在您看来,导致一个人成为反社会人格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您重点谈谈父母应如何正确培养孩子,以避免孩子成长为自私冷漠的反社会人格者?

陈俊教授:在重型精神疾病中,遗传因素可能是比较突出的因素。但对于人格障碍,器质因素只占少部分,更多与患者本身性格特点、从小到大所受教育,以及成长环境相关。很多人格障碍者,普遍由于从小成长在一个不良环境中所造成的。

因此,父母应从小给孩子灌输社会规范和道德理念。通过在生活小事中向孩子有意识地强调传统的道德美德、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培养孩子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以外,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善良、爱心、同情心等共情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父母应该多观察孩子在生活中小细节,如果孩子做的好就多表扬。一旦孩子做错了,应及时指出错误并正确教育。通过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强化孩子的是非认知。此外,父母需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从小便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性格温和、善待他人,孩子也会如此;如果父母做了一些不良行为,孩子可能也会效仿。

界妹:请您谈谈,大众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反社会人格者?以及如何避免他们的纠缠和伤害?

陈俊教授:人格障碍是一个人性格中的缺陷,但在较短时间内,我们比较难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只有跟这个人较长时间的相处,可能才能发现问题。即使是精神科医生,也不能在一小时谈话中完全了解一个人,也可能会受隐藏性格缺陷的反社会人格者所欺瞒。

但是,即便他们善于隐瞒,也不可能一直不暴露自己的性格缺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DSM-5提示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特点来特别留意“潜在的反社会人格者”,和这类人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 “顺着来”,凡事不能跟他对立。

当然,这种“顺着他”的相处模式,治标不治本,只是为了避免与其发生正面摩擦,而对于治疗(纠正)反社会人格障碍并无益处。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反社会人格者可能会有所改善:一是发生的事情令他们“恍然醒悟”,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二是由他们比较相信、认可或敬仰的人提出其不足之处,或许能促使他们改变。

界妹:大家都很好奇,这些反社会人格者知道自己是“反社会人格”吗?或者说,他们是不受控制地做出这些事情,还是有意而为之?

陈俊教授:反社会人格者并非“不受控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任何意识障碍问题,只是控制力比较弱、冲动易激惹,有时甚至是任其发展。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他们没有自制力,也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不对。

反社会人格者的这个特征让他们几乎不可能主动自我反省,所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家人、朋友,只有他们自己。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反社会人格者选择意识到的,那么就是他们认为自己可能更加“高人一等”。

但是,只要他们有点意识到自己好像错了,做得有点过分了,这便是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改变他们的第一步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界妹:目前能否通过医疗手段来治愈反社会人格者?还是只能通过预防来避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呢?

陈俊教授:人格障碍者一般不会主动求医,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非常“无奈”地到医院就诊。反社会人格障碍主要是联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通常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或精神分析等,旨在让患者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冲动、攻击性非常明显的患者,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治疗。

总体而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比较难治疗,目前尚无医学证据表明采用具体治疗措施能给患者带来长期改善。但是,通过尽早识别并治疗患有品行障碍的儿童,有助于减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小  结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更像是一种“现象”,虽然我们尚且不能阻断其滋生源头,但父母可以通过对孩子多一点的细心观察和关爱,阻止这种“品行障碍”向“人格障碍”的蔓延。愿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辨别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也愿人性的光芒照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终能实现“魔鬼不再踏足人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人格障碍
  • 盐酸氟西汀胶囊

    本品适用于抑郁症缓解期,用于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详细]

    去看看 ¥92.0
  • 碳酸锂片

    主要治疗躁狂症,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作用。也用于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详细]

    去看看 ¥0.0
  • 氯氮平片

    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人格障碍专家更多
  • 周雯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尤其是中医经方治疗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运用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神经症、精神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等精神心理疾患

  • 平玉娟副主任医师郑州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神经衰弱、失眠、焦虑、恐怖、疑病、强迫、瘪症、忧郁、慢性疲劳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心理障...

  • 余金龙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及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催眠治疗和药物治疗。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