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可以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定,之后根据量表测评或心理测试等明确严重程度,并结合脑电图、颅内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以上步骤均提示存在精神障碍,则需要进一步完善评定量表确诊。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
1.个人史:包括一般个人情况、生长发育及后天教育经历、职业与工作经历、婚姻恋爱状况、子女情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
2.家族史: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问题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患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助于诊断。
3.意识障碍:如谵妄状态、昏睡、嗜睡、昏迷等。
4.思维障碍: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幻听、自言自语、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5.感知障碍:如错觉、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6.记忆障碍:如遗忘综合征、虚构综合征、缄默症、情感爆发症、情感倒错症等。
7.智能障碍:如痴呆、人格改变、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人认知功能下降等。
8.定向力障碍:如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人物定向障碍等。
9.其他:运动障碍、睡眠障碍、饮食紊乱、强迫行为、冲动攻击行为等。
二、量表测评
临床上常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评估量表、HAMD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对患者的病情进展作出判断。
三、心理测试
通过投掷一枚硬币来预测未来某个时刻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以此类推进行一系列推理测验,以判断是否存在思维逻辑障碍。
四、影像学检查
主要目的是除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相应症状,比如头部CT、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患者大脑结构异常,从而帮助鉴别诊断。
五、评定量表
由专业医生使用韦氏智力量表等工具对患者智商水平、记忆力、计算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抑郁症、失眠、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躯体化障碍、头晕头痛、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神经衰弱、心理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癫痫、酒瘾、网瘾等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妊娠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见解,擅长诊治妊娠问题及代谢综合症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婚姻家庭情感类咨询。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并积极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篇。曾被评为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年度优秀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