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儿童患上自闭症 父母怎么办

2013-03-31 01:27:33新浪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常见于3到5岁的儿童。据联合国统计,每150个儿童中就有1人患自闭症,人数并不少。这种被称为“一人得病,全家受难”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孩子将失去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对治自闭症的最好方法。在广州,儿科、儿童医院、脑科医院,或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都可进行自闭症检查。

  陈女士:

    我儿子已经两岁十个月了,还不会说话。之前能说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爷爷、奶奶、阿姨、喝水、猫咪、狗狗等,可现在他都不说了。还有,他也从不叫我妈妈,看见他爸爸回来也不叫爸爸,要什么东西都是拉着我的手去拿。请问这是自闭症吗?

  专家解答:

  本来会说话,现在不说了,这叫语言退化,在自闭症患儿中并不常见,只有20%的患儿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能单凭这点说你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手指着一样东西,叫孩子看,如果他不会顺着手指看你指的东西,就要立刻带他去医院做自闭症检查。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 邹小兵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常见于3到5岁的儿童。据联合国统计,每150个儿童中就有1人患自闭症,人数并不少。这种被称为“一人得病,全家受难”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孩子将失去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对治自闭症的最好方法。在广州,儿科、儿童医院、脑科医院,或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都可进行自闭症检查。

  1到2岁为最佳判断年龄

  虽然自闭症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3个月,但要看出几个月大的宝宝是否有自闭倾向却并不容易。一般到1岁后,父母才能看出宝宝的异常行为。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最佳判断年龄为1到2岁,如果家里孩子到2岁还不会说话,排除耳朵、发音器官的病障后,应该立即做自闭症检查。

  5岁以上才查出自闭症的孩子,自闭症的影响就更大了。在邹小兵接诊的上千例自闭症患者中,甚至有20多岁的患者,不会使用生活中最简单的工具,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大吼大叫,更别提外出工作,正常的恋爱了。

  自闭症家长诊断:看眼睛

  和患自闭症的孩子语言交流很困难,常常答非所问、自言自语。但邹小兵指出,其实判断自闭症,看眼睛比听他说话更重要。

  孩子若患自闭症,和人很少有目光交流,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这种兴趣通常很奇怪,比如出门前后,一定要做一套完整的仪式,否则就大吵大闹。想要东西,却不会望着家长的眼睛说出来,而是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达到目的即可。

  30岁前生孩子 自闭症风险低

  虽然自闭症令不少家庭受折磨,但遗憾的是,目前尚不清楚自闭症的成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专家们总结出了几条预防的心得,虽不能完全保证宝宝不得自闭症,但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不仅对自闭症,其他和胎儿发育有关的疾病,也可按这些方法来预防。

  首先父母双方生孩子的年龄,尽量不要超过30岁,尤其是父亲的年龄,在自闭症研究中发现,得自闭症的孩子父亲通常生孩子的年龄都较大。

  其次是避免孕期感冒,增加服药的机会。药物对胎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准妈妈们要尽量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一点是保持心情舒畅,胎儿从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体会妈妈的情绪,过多的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幼儿看嘴不看眼影响社会交往

  据耶鲁医学院研究发现,两岁大的自闭症患儿爱看别人的嘴,而不是眼睛,这个结果将成为判断自闭症乃至社会交往障碍轻重程度的一个标准。

  在婴儿时期乃至整个生命,目光交流都是表达和获得感觉和思想的重要途径,研究者用一种叫眼动仪的仪器,记录宝宝在和妈妈或经常照顾他们的人交流时,喜欢看什么地方。研究发现,幼儿是否喜欢看别人的眼睛,能预测他们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看得越少,社会能力越不好。研究者解释说,看嘴部多过眼部,也许是在寻找物质上的需求,而不是社会联系,从而阻碍了和他人的交流。

  据了解,该方法将用于婴幼儿自闭症和社会交往障碍的诊断,在宝宝还未学会熟练地说话之前,尽早发现自闭症的征兆。

  治疗自闭症家庭训练最重要

  自闭症治疗不像一般的病症一样,以服药为主,而是以训练为方。邹小兵提醒,所谓的营养药、补脑药,对自闭症一点治疗作用也没有,最多可起到强身健体之用,各位家长切勿病急乱投医。

  正规的自闭症治疗,应该是在训练室里进行的。通过行为、肢体等训练,让孩子逐渐学会各种生活技能,能和人正常沟通。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治病的效果。邹小兵说,自闭症训练最重要的是家庭训练,好的医师会教你在家里训练孩子的方法,否则效果就值得怀疑。

  邹小兵强调,自闭症并非不治之症,只是疗程较长,但通过训练,孩子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发现得早、训练得好的孩子,治疗后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即使是病情严重的孩子,也至少可以生活自理。”

  自闭症趋理性可成生活长处

  做决定的时候,我们惯用的方法有二:依靠直觉和理性分析,而据伦敦大学(UCL)的一项研究显示,自闭症患者比一般人更倾向于理性分析。

  研究中设立了一个有趣的“选择陷阱”。正常人和自闭症及相关人群(ASD)分成两组,每人得到50英镑,去做两次选择。有两组选择,第一组是选择A——拿走20英镑,选择B——参加赌博,有40%的机会赢得50英镑。另外一组选择是,选择A——输掉30英镑,选择B不变。

  结果发现,在正常人中,若A选项的描述是“输掉30英镑”,他们就更愿意参与赌博,尽管结果是完全一样的。而ASD受到的影响却小得多。

  毫疑问,直觉和理性分析同时影响我们的决定。自闭症患者的这种倾向,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避免情绪波动对决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忽略了人际交往中直觉的重要性。

  研究者希望能更加了解自闭症患者,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理性长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