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存在四大误区

2010-09-25 06:11: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你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他不会说话,对人际交往不感兴趣,有些孩子甚至能推算出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能说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首都名字?他也可能对认字很有天赋,一学就会,但说话怪声怪调,不喜欢和小朋友发展友谊?还有可能,他喜欢脚尖走路并以步代跑?或许你以为这只是电影当中的情节,绝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如果有事实告诉你,这些奇怪的儿童极有可能就是天生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你会相信吗?

  据美国最新一次研究调查表明,自闭症患者发病率竟已达百分之一。数据说话,触目惊心。另外,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可能表现出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并将终身伴随患者。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的父母,由于孩子患有先天性自闭症,家庭矛盾频出,到最后求医无门而选择遗弃孩子,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听到这些,你是否被震撼到?无论是对单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来说,责任与人情的“掣肘”在这里表现尤为明显。在对自闭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家庭所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首当其冲。

家长注意!自闭症家庭干预存在四大误区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自闭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实际培训结束后,有一部分自闭患者可以达到正常生活的水平,比例大致占到全部受训者的百分之二三十。最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康复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能否走向社会,融入主流生活,有一半的责任来自于提供康复教育服务的人,另一半来自于主流社会、主流学校、及其将来可能要工作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包容性,接纳性对康复效果起直接反馈作用。所以,自闭患者的整个康复事业,不是一所单独的学校或是培训机构能够做到的,成功与否很大部分责任在于孩子所处“生态环境”。

  如每个自闭症孩子最亲近的“生态系统”就是他的家庭,上学后,则由老师、同学及校园周边重新组成其新的“生态系统”。如若“生态环境”能够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为他的缺陷提供弥补,促进其行为的完成,将极大利于孩子康复工作的完成。总之,可以说,康复效果一半看孩子本身,一半看与孩子对应的“生态环境”。

  康复训练:家庭责任重于泰山,训练即孩子的日常生活

  正如上所述,“生态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作为每一个孩子的第一到学校,也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康复治疗培训中心”,该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作为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对自闭患儿的教育须是终身性的,而非阶段性,要长期有衡心、有毅力地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所以很明显,作为针对适龄儿童的康复学校或机构不能为孩子和家庭做到“一劳永逸”。因此,在向相关专家咨询之后,小编慎重提醒各位自闭患儿的家长:不要把康复教育拘泥于一个场所和时间段,而是应把训练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做到从孩子睁开眼睛起就开始训练。

  鉴于此,患者的家人最好具备进行科学规范训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针对孩子的视觉特点,更应该尝试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同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帮助他理解,为交流沟通搭建更好的平台。

  作为康复训练关键环节的家庭教育误区重重

  目前,我国有远超一百万的自闭症患者,同时也意味着有超过一百万的家庭正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国内康复教育体系仍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专业培训教育单位和机构稀缺,求治无门是普遍现象,面对现实的窘境,患者家庭若能掌握良好的培训教育手段,把教育孩子的心态调到最佳,将省去不少烦恼。对此最好的建议,无非是家长们须直面现实,充分意识到诸多误区的存在,并去克服与更正。

  家庭教育中的四大误区:

  ①早期发病症状被忽视,错失救治良机

  父母们最开始大都认为自闭是由于与孩子交流太少,甚至觉得是小时与爷爷奶奶住一起,忽略了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而其实并非如此,自闭属先天发育障碍,具体病因不详,更多时可能与遗传有关,可以说是自闭是伴随孩子出生而来,并将伴随终身。

  ②认为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是阶段性的,在教育准备上不够充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经治疗半年、一年或两年后就会康复,可以去上正常的学校。真实状况是,自闭症并非像其它疾病一样治疗几个疗程就会痊愈,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对其的干预将会是伴随终生的。只是因为个体因素不一样,在干预的强度上会有轻重之分,绝不是阶段性的干预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③没有意识到干预训练需随时随地进行,付出绝对的耐心与毅力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在机构和学校中,面对老师时才是教育,领回家后就可以不用训练,可以松懈下来,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就是醒来就开始训练,不管是谁面对孩子,都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对孩子的教育须做到时时刻刻,随时随地进行。

  ④过于较真训练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训练背后的意义和目标

  要知道,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可将手段与目标混淆。自闭症孩子最终的训练目标是为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为此需要很多教育辅助媒介和各样方法手段,如教孩子画三角形,并不是为了把三角形画得有多好,而是为了提高在画三角形过程当中所体现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对他的主动的社交沟通表示赞同与肯定。而一些家长会将目标与手段混淆,以为是像正常学校没有障碍前提的孩子一样,要把三角形画得正式规范。特别是刚刚开始训练的家长在这一方面可能出现问题较大,这里须提醒家长们多加注意。

  推荐阅读:自闭症家庭干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